客服电话 : 400-915-1880
关于我们ABOUT US
联系我们
电话: 400-915-1880 梁先生:18779250999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关于我们 >宁红茶简介

宁红茶简介

发布时间:2018-11-01
江西梁天柱茶业有限公司是集茶园种植、茶叶收购、成品加工、品牌销售于一体的茶企。公司销售网络遍地开花,仅2018年生产名优茶80余吨。公司拥有成套国内的红、绿茶加工设备,技术成熟。



产品概况

1、产品特色
一个研究中国茶文化者,如果不了解红茶,那他的调查研究是片面的;
一个爱喝红茶者,如果没喝过宁红茶,那他对中国红茶的认识体验是不完整的;
江西修水宁红茶天生丽质、卓尔不群,作为爱红茶者,不读宁红,您就没有意义上登堂入室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摘自《中国茶文化之旅·宁红篇》


宁红茶是中国工夫红茶中的佼佼者。我国茶叶审评专家、中国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沈培和教授对宁红品质概括是:“宁红的品质与祁红很接近,茶外形紧结,苗锋修长,色泽乌润,汤色红亮,甜香高长,滋味甜醇,叶底红亮”。美国茶叶专家威廉·乌克斯在《茶叶全书》专著中评述:“宁红外形美丽、紧结、色黑,水色红艳引人,在拼和茶中有价值”。茶“宁红金毫”条索紧细秀丽,金毫显露,多锋苗,色乌润,香味鲜嫩醇爽,汤色红艳,叶底红嫩多芽。



2、产品名称:江西修水宁红茶系列产品(宁红牌)
保护范围: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
国家公告号: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 2004年158号
产品标准编号:GB/T13738.2-2008
==地理
“幕阜如虎,窥三湘而瞰楚地;修河似龙,奔鄱湖而下长江……”在这龙蟠虎踞之地,修水就如一颗“绿色明珠”,镶嵌在赣北、修河上游。这方五千四百零四平方公里的沃野,物华天宝,文化厚重,人杰地灵,是北宋诗书双绝黄庭坚、近代陈宝箴、陈三立、陈寅恪等“陈门五杰”的故里,秋收起义策源地。
“雾芽吸尽香龙脂 ,竣山秀水出好茶。”
修水地处赣湘鄂三省交界,九岭山脉和幕阜山脉分居南北,修河穿境而过,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润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,形成了“八山半水一分田,半分道路和庄园”地势特点。独特的区域和气候,使修水县宜茶生态环境,红茶专家冯绍裘在担任修水实验茶场技术员时,曾称修水是“天然的产茶基地。”
山——钟灵毓秀,峭峰深壑,群山环抱,茶叶生长在这种“仙山灵草湿行云,洗遍香肌粉未匀”的环境中,真是“孕灵滋雨露,钟秀自山川”,是名符其实的生态茶、有机茶、绿色无公害茶。
土——砾岩厚壤,山地红壤居多,土质疏松透水通气性好,表层腐植厚,有机质含量高,富含养份,为发展茶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气——顷刻万变。充足的日照、充沛的雨量,溪流和峰峦、丘陵相互交错,形成独特的微域气候,山间常年云雾弥漫,空气湿润。
水——清冽甘甜。一条修河及支流盘旋贯穿全境中,曲曲山回转,峰峰水抱流。
碧水丹山,高山幽泉,迷雾沛雨,茶叶接受着天水的滋润,独享大自然之惠泽。茶饮天水,人饮茶水。茶叶就这样神奇地把人和自然水乳交融地连在一起。如果说水是跳动在修水山间,那么茶无疑是大自然对勤劳修水人民的馈赠。


文化背景
二百年宁红茶传承创新
修水县商称艾候国,春秋为艾邑,汉设艾县,现尚存古艾都城遗址,唐宋后先后改称分宁、义宁等。“南国有嘉木,艾地产佳茗。春来犹几枝,幕阜满目青。”作为江南茶区,修水产茶始于唐,盛于清,有1200余年悠久历史。唐代茶圣陆羽在《茶经》就曾有记载,后唐学者毛文锡《茶谱》便载:“洪洲双井白芽,制作精” (双井为今修水杭口镇双井村)。北宋黄庭坚将家乡制作的双井草茶推赏于京师,一时名动京华,被欧阳修在《归田录》中誉为“草茶”。 南宋嘉泰四年(1204),隆兴知府韩邈奏曰:“隆兴府惟分宁产茶,他县无茶”。当时年产茶二百余万斤,“双井”、“黄龙”等茶皆称绝品,被列为贡茶。
宁红工夫茶创制于清道光年间,高山平地皆种茶叶,修水是宁红茶的核心产区,毗邻武宁、铜鼓等县亦产宁红茶(在公元800年前修、铜、武为一县)。
清光绪18至20年(1892—1894年)为宁红出口的鼎盛时期,修水的茶庄,有100余家,计有广帮十余家,徽帮十余家,本帮及杂帮六十余家。此外,还有外商开设的茶庄。早在明万历年间,在修水的漫江,就有外商设厂加工茶叶。清中叶,俄商在修水设立新泰、顺丰、阜昌等三家分行,采办红茶及花茶运销海外。
清末民初,1910年修水出现了茶叶改良公司,民国四年(1915)粤商陈翊周、唐吉轩、陈玉麟创办了“宁茶振植公司”,推广茶叶生产技术,购办新式制茶机械。“宁茶振植公司“的成立标志着传统茶叶经营体制的解体,闪现出现代企业制度的曙光。
宁红在国内各地销售,在清末民初达到高峰。据《中国茶讯》(1951年版)记载:“1906年南昌始有茶号开业,市上以宁茶为主,次为婺源、祁门茶,……1934年吞吐量为一万担,销哈尔滨、镇江、南京、天津、济南等地。”


近代宁红
正因为宁红茶独特的优良品质,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1934年曾亲赴修水创办茶叶改良场(即现时九江市修水茶叶科学研究所前身),尔后有冯绍裘、方翰舟、黄植夫、刘隆祥等专家先后在此为求宁红茶之真谛而探索。
1953年起,成立茶叶技术改进队,推行室内发酵,烘焙干燥,废除太阳晒,从而消茶叶的花青和日晒味。1958年,茶试站研制出宁红——“山谷红”被选为国务院礼品茶。1959年,修水茶厂67斤宁红工夫茶,向中共在庐山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献礼,并选为会议专用茶。
1986年吴觉农先生为宁红茶欣然题词并鼓励“宁洲红茶誉满神州,努力革新永葆千秋”。1989年又题“宁红早于祁红九十年,先有宁红,后有祁红”。

文化积淀
 “茶盖中华,价高天下”
修水宁红茶,始于清道光年间。据《义宁州志》记载:“清道光年间(1821~1850年),宁茶名益著,种莳殆遍乡村,制法有青茶、红茶、乌龙白毫、茶砖各种”。因当时修水县属“义宁州”,故所产红茶,称为“宁红”。
而让宁红茶声名远播的人,重要的一位就是后来成为修水大茶商的罗坤化。清道光二十五年(1845年),罗坤化出生在江西修水县漫江乡大源里村一农家。罗坤化小时候,家境贫寒,靠帮人当佣工或卖柴度日,因家贫读书不多,只粗通文墨,但他自幼正直忠谨,聪明勤快。
罗坤化30岁那年,来到漫江郭佩堂(粤商)茶庄学做茶,开始接触茶叶这个行当。由于他悟性高、能吃苦,进步神速,很快就得到器重,不久便当了包头,并帮助管理茶庄。学成10年后,罗坤化自筹资金设“厚生隆”茶行,开始独立经营。他本着“大启茶市,扩利源而富地方”的志愿,精心研制茶叶。
光绪十七年(1891年),罗坤化迎来了一件改变他一生乃至宁红茶命运的大事。这一年,他亲手制作100箱“白字号”新品红茶,送往汉口销售。适逢此时俄国太子尼古拉·亚历山·德洛维奇在武汉游历,他见罗坤化所制红茶色、香、味俱美,品质好,对其大加赞赏,这引起俄商争相以高价购买,每箱(50斤/箱)出银100两,俄太子更赠“茶盖中华,价高天下”嵌金长方形匾一块,并将罗坤化所制红茶列为沙皇饮品,成为贡品,从此便有宁红“太子茶”之称。自此,罗坤化之名大噪于商界,京沪一带茶商更是称罗坤化为“茶大王”。
郭敏生叔侄南洋劝业赛会上两次获奖
郭敏生,名政,号蕙棠,例授大学生,陛授州司马。1850年出生漫江,是罗坤化之后漫江茶乡的茶商。
1910年(宣统二年),郭敏生“义泰祥”的宁红贡茗,在南洋劝业赛会上,商业部长核定奉旨给奖“优等”。得奖时,是由以后曾任过大总统的徐世昌(东海)亲手题奖。回来后,义宁州还赠给一块黑底金字大横匾,上书:“赠给郭蕙棠先生  茗高中外  义宁州赠”字样。1910年清朝是在南京举办南洋劝业赛会的,这是一种博览会性质的向世界举办的盛会,能在这样的场合得到奖励,既是郭敏生“义泰行”的荣耀,也为义宁州争了脸面,当然义宁州要送匾祝贺,于是郭敏生在漫江郭家祠堂开筵庆贺。此后,敦敏生的生意越来越大,又在山口街扩大“义泰祥”茶行规模,分东栈、西栈经营。同时,还在杜市牌坊下及山口等处开设“生和祥”杂货铺,一边收购茶叶,一边做其它买卖,生意非常红火。
郭敏生在山口置业后,即逐渐将“义泰祥”茶行的业务交给了其侄子郭鸣歧负责,在郭鸣歧接办“义泰祥”期间所做的宁红“贡茗”,1915年又在南洋劝业赛会上获“优超”等。同年,“义泰祥”提供宁红茶,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举世闻名的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荣获——大奖章。
莫雪岷兄弟创“宁红不到庄,茶叶不开箱”行规
莫雪岷,生于1880年,漫江中平(现在的宁红村)人,文化不高,但却是很会交际,颇善言词。他自年轻起就从事茶叶经营,长达40年之久,是当时修水颇有名气的茶老阔,时人尊称为“老雪”。
雪岷共有四兄弟,均以做茶为业。1916年合伙办“怡和福”茶行,规模不小,员工多至上千人。“怡和福”在漫江洞下街有毛茶精制厂,在上、中、下沙溪和中平分有4个初制厂。精制厂有6台铁制揉茶机,用6匹马力的发动机带动,开了修水引进和运用揉茶机之先河。
1936年莫雪岷四兄弟改“怡和福”为中平茶叶生产运销合作社,1938年成立修水茶联社精制茶厂,1940年再加上杜家庄茶共加工四个社的毛茶,当年所做的400箱“奇奇号”太子茶,因当时上海早已被日寇占领,故以“一五”小箱装运香港出口,每箱用24个龙须茶盖面(作为彩头、标记和特惠)销售苏俄及欧美各国。“奇奇号”宁红茶运到香港口岸时,其它省的茶叶都运到了一、二天,专等宁红茶来开箱评优,故在口岸形成了“宁红不到庄,茶叶不开箱”的行规。宁红“奇奇”茶被评为百分优等茶,得奖金600元。

知识链接 - 宁红龙须茶
龙须茶的美,是五色线慢慢缠绕的温柔,是冲泡后盛开的菊花,亦是入口的甘甜,回味的悠长。
宁红龙须茶是由江西修水宁红茶村创制的工夫红茶, 在清道光年间与宁红工夫茶是同时兴起,因其成茶“身披红袍、外形似须”而得名。龙须茶选料讲究,要有所谓的“雀舌”和“龙牙”,要采生长旺盛、持嫩性强、芽头硕壮的蕻子茶(正常的未成熟的新梢),制作精细,风格独特,品质优异。以往宁红茶商每年要在出口的一批“宁红”茶箱(俗称贡箱)里放5~24个龙须茶盖面,作为彩头和标记,十分美观,产品畅销苏俄及欧美各国。
宁红龙须茶的制作工艺
制作龙须茶的鲜叶,要求生长旺盛、持嫩性强、芽头硕壮的蕻子茶,多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,芽叶要求大小长短一致。鲜叶经萎凋、揉捻、发酵、初干后,为半干半湿的茶条。将之理直,基部比齐,以90 ~100条为一把,两把并拢扎在一起,长条茶在外,短条茶居中,以白线由底至芽尖扎紧,呈饱含墨汁的大号毛笔形。然后烘焙28~36小时。
拆去白线,底部仍用白线绕三圈,在用五彩线环绕,将整个龙须茶扎成网状,底部剪齐,扎好花线后,线头用针穿入茶内,部分线头略露在外,十分美观。每个产品干重约7克,形如红樱枪之枪头,条索挺秀显毫,外披五彩花线。

宁红龙须茶的冲泡方法
龙须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异的色、香、味、形,可用盖碗采用工夫茶式冲泡法,亦适宜在玻璃杯中冲泡,龙须茶冲泡时,找到花线头,抽掉花线(基部白丝线不解),整个龙须茶在茶汤中基部束下沉,芽叶向上散开,苑若一朵鲜艳的菊花,故有“杯底菊花掌上枪”之称;汤色中间红艳明亮,边缘金黄,叶底嫩匀有光,香气鲜爽馥郁,滋味甘醇浓厚。冲泡 5-8 次,色、香、味仍佳。
宁红龙须茶诗:
漫江荡漾宁红香,杯底菊花掌上枪。
山谷诗乡多芬美,龙须送谊万里长。